广电运通多模态身份识别发展迅速
摘要:北京时间20191203关于【广电运通多模态身份识别发展迅速】的具体情况和说明,让www.qmndfjj.cn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
从指纹认证到人脸、静脉再到虹膜、步态识别,在当今世界,每天都有数亿级的人次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上班打卡、手机解锁、身份认证以及购物支付……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生物特征识别带来了一个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Research预计,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增长至233亿美元。随着5G以及物联网应用逐渐丰富,生物特征识别将被更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
广电运通从金融等领域的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开始切入,近年来,公司持续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创新研发进行积累,深挖生物特征识别在金融、交通、安防以及便民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加强生态合作,致力于推动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建立和行业进步,正不断向多模态身份识别“先行者”的行列迈进。
全球第15,人脸识别核心算法全球领先
日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简称NIST)公布了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ace Recognition VendorTest,简称FRVT)结果。FRVT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标准最严、竞争最激烈、结果最权威的人脸识别算法竞赛,素来被奉为工业界的“黄金标准”。在来自全球算法研究机构的共计172个参赛算法中,中国的人脸识别算法成绩领先。其中,来自广州的像素数据提交的人脸识别算法获得了综合排名第15名的良好成绩,在十万分之一的误识率下正确识别率达到99.4%。
像素数据人脸识别算法全球排名第15
广电运通在深圳地铁部署的多模态生物识别闸机
广电运通目前正在深圳地铁部署多模态生物识别闸机,利用人脸+指静脉的生物特征,为地铁边门闸机安检提供便利和保障,将人脸识别的便捷性和指静脉的天然活体识别特性相结合,两种生物特征的融合,极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降低了误识的风险。同时,公司正在着力研究基于aiCore的人工智能多算法平台,未来将应用于园区管理、智能安检、智能安防以及智慧金融等多个领域。
布局生物识别标准,共建产业生态
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必须做到标准先行,需要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行业稳定和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角度,制定切实有效可行明确的规范标准,避免“行在法前”、无法可依的情况出现。在AIoT时代,生物特征识别将成为广泛应用的底层基础设施,需要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技术公司通力合作,尽快制定纲领性原则。
布局人工智能战略升级以来,广电运通不断强化与生态伙伴的合作关系,推动生物识别相关产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的出台,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之中,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标准化、统一化提供可靠、安全的技术规范支持。
早在2018年6月,广电运通就已经完成了对于当前所有主流生物特征识别模态的国家标准布局,涵盖指纹、人脸、虹膜、指静脉以及具有前瞻性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等,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完成所有主流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布局的企业,展示了广电运通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积累的广度、深度以及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由广电运通及其旗下子公司像素数据主导或者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共有26项,这些标准的建立,将深刻影响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推动产业有序高效运行、促进产业内各类角色的合作以及提升生物特征识别及身份认证的安全水平等。